重庆中信公证处工作人员倪璐瑶在街道调委会接待来访群众。曹检摄
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全国一批人民调解委员会得到表彰——江北区五里店街道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近年来,五里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摸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以真心换真情,处处依法办事、以理服人,一大批疑难复杂、纠缠不清的案件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以来,通过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24件。
筑牢
“第一道防线”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有矛盾纠纷找调委会化解,有法律疑惑找调委会咨询,有法律需求找调委会帮助。”10月10日,在五里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一起因家庭矛盾引发的纠纷在这里平息,当事人吴敏深切地感受到调委会调解带来的益处。
“要是走诉讼程序,会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要投入很多金钱、精力。相比之下,调委会不收一分钱,倾听双方诉求,高效化解纠纷。”五里店街道司法所所长刘莉说道。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精髓。
近日,五里店社区两位居民因电费收取问题起了口角纠纷,继而发生肢体冲突,于是找到社区调解员张某评理。“不能打架伤了邻里和气……”王传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真诚地与每位群众打交道,群众在这里都能够敞开心扉,打开心结。“有事找王传丽”这句话也悄然在这里流传,家喻户晓。“基本实现了矛盾不出街道、问题不上交。”王传丽是该社区调委会成员,这几年,她每天深入社区协调矛盾,3本厚厚的记事簿写满了她调解的案例。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诉源治理的初衷。”刘莉说道。据悉,五里店街道辖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下辖14个社区,79个物业小区,还有388个散居楼栋,为典型的厂街共建型街区。
在刘莉看来,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起到很大作用,但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预防”。因此,在调解工作中,街道调委会还努力带领调委会成员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认真摸索各类纠纷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得力措施,抓源头治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打造
“513”工作法 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
“同志,我想咨询一下我老伴意外死亡的赔偿问题。”“好的,你沉住气,慢慢说。”10月9日上午9时许,正在五里店调委会公共法律服务站坐班接访群众的重庆新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泽接待了年逾八旬的刘大妈。
聆听了大妈的陈述,查看其提供的相关资料后,张泽告诉刘大妈:“老人家,你这个事啊,我来管。你的情况,适宜法律援助,我和调委会一块帮你协调,走法律援助程序。你放心,我们不会收你一分钱的。”
“好,好,你们费心吧。”言语中,大妈满怀高兴和感激。
工校社区义务维权服务站的律师志愿者,正在接待前来咨询的辖区居民。曹检摄
律师坐镇,这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多部门协同,创新打造“513”综合工作法的一个缩影。
所谓“513”工作法,“5”即区检察院、人民法院、派出所、公证处、律师事务所5个部门;“1”即1项人民调解职责;“3”即3个专项法律服务内容。
每周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11点半,区检察院、人民法院等5个部门轮流驻扎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接访”窗口、定时坐班,现场解答辖区居民法律咨询,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代理、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在定时“坐班”的同时,街道调委会还延伸一张网服务事项,形成公证协办点、法律援助工作点、仲裁业务联系点、行政复议咨询点、行政执法意见收集点、立法民意采集点的“一所六点”服务,真正做到群众有法律诉求能见上人、问得清、办得了、解决得好。
今年5月以来,“513”工作法为辖区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82次,多部门联合成功化解纠纷2次。
创新
实践“枫桥经验” 高效化解群众忧心事
五里店街道共有3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居民达2110名,其中工校社区现有壮、苗、瑶、侗、满、回、朝鲜等17个民族40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是全区少数民族杂散集聚地之一。
在实践中,街道调委会发现,如果一板一眼地照搬法条,很有可能效果不如人意。
2023年2月,街道调解委员会指导成立工校社区民族调解室,邀请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等7名少数民族律师和翻译担任调解员,将少数民族纠纷化解纳入法治化轨道,常态化开展民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才能高效快捷地化解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
为此,五里店街道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创新推出一系列新理念、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在纠纷化解、诉源治理和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民众分忧。
10月10日,看着焕然一新、实现“逆生长”的南方上格林小区,居民蒋文丽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南方上格林小区刚建成时小区环境优美,居民幸福指数高,但后来因为管理问题,小区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社区调委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聚合社会力量,解决了该小区停车位紧张、无公示栏、无养老食堂等问题,信访数量明显减少。
迎来“蝶变”的小区,也迎来了业主们的“回归”。小区环境变好,不少曾经选择暂离的居民们纷纷回迁,居住率从过去的80%提升到95%。
优化
商事纠纷调解 打造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区域
“感谢小夏老师,现在企业已经走上了正常轨道。”
“好的,我们保持联络,今后再与物业方有矛盾,及时跟我们反映。”
10月9日下午,五里店商会秘书长夏鸿通过电话向辖区某企业负责人解答困惑,刚挂电话,手机又响了起来。忙碌,是开展商事调解工作的常态。
“民营企业需求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刘莉说道。
五里店街道坐拥两家“四好”商会,是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22年2月,街道调解委员会指导五里店商会成立了全区首个商会调解室,创新打造“商会+调解”新模式,组建了以企业家、律师、商会人员为主的调解员队伍,为街道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当初多亏了商会调解室,不用跑法院,就把问题解决了!”10月8日,五里店街道某音乐餐厅负责人汪某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如今他和物业早已冰释前嫌。
2021年底,这家音乐餐厅暂停营业,资金周转困难,未能及时向物业方结清房屋租金。物业方以餐厅违约为由,扣下餐厅前期交纳的保证金,双方为款项一事僵持不下,准备对簿公堂。
知晓此事后,五里店商会会长闫可担任“商事调解员”,积极邀请企业代表和鎏嘉码头物业代表召开会议,闫可本身也是企业家,懂政府政策,也了解企业心声,在他的出面调解下,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物业方减免一点,租赁方筹措一点,把这件事调解了,并在五里店街道干部与律师的见证下签下和解协议,一场风波就在“家门口”平息了。
“这有利于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诉讼量,为司法机关分流解压。”据闫可介绍,一年多来,商会调解室帮助辖区企业解决相关纠纷和权益维护1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王偲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