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89万亿美元,下降6.5%。其中,出口2.22万亿美元,下降5.6%;进口1.67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5534亿美元,扩大0.8%。
按人民币计,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1%。其中,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进口11.61万亿元,下降1.3%;贸易顺差3.86万亿元,扩大7.3%。
8月当月,中国进出口5013.8亿美元,下降8.2%。其中,出口2848.7亿美元,下降8.8%;进口2165.1亿美元,下降7.3%;贸易顺差683.6亿美元,收窄13.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按人民币计,8月中国进出口3.59万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3.9%。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1.2%;进口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7.6%;贸易顺差4880亿元,同比收窄8.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出口增速降幅收窄,连续第4个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8月当月,中国出口2848.7亿美元,下降8.8%,较前值上行5.7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出现“拐点”,同比降幅收窄,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受访专家认为,降幅收窄的原因主要源于基数效应、汇率影响及价格影响等。
基数效应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年7月出口高峰过后,8月出口额增速骤降,相应推高今年8月出口额同比。
王青表示,上年低基数下,8月中国对美、欧等发达国家出口增速普遍有所改善,但这些国家进口需求仍然较弱。其中,8月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9.5%,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13.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出口增速基数下沉14.8个百分点;但对美出口额仍连续第四个月处于两位数下滑区间附近,这主要源于近期美国国内进口需求在下降。前期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正在对美国国内总需求形成较强抑制效应。另外,后疫情阶段,美国国内需求已从商品转向服务,这也会对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王青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来中国对美出口降幅明显超过美国进口整体降幅,也与这段时间美国进口更多转向西欧、北美有关。
8月,中国对头号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同比下降13.3%,降幅较上月收窄8.2个百分点。但王青认为,这一降幅收窄几乎完全可以用上年同期出口增速基数下沉8.4个百分点解释,显示近期我国对东盟出口动能持续较弱。背后原因是去年初RCEP生效后,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促进作用明显,导致上年同期中国对东盟出口基数偏高。与此同时,在RCEP对贸易的促进潜力充分释放后,中国对东盟出口恢复经济基本面主导。另外,在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商品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半制成品,在当地加工装配后出口欧美。而近期数据显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主要东盟国家对欧美出口增速普遍下滑,也会导致这些东盟国家从中国的进口相应下降。
除了基数效应外,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认为,汇率和价格也是8月出口金额同比面临的利多因素。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开于7.1590,收于7.2582,贬值1.62%,利多出口增速;另一方面,虽然8月CRB指数同比较前值下行,在价格上边际小幅利空出口增速,但是尚未公布的8月PPI当月同比大概率较7月上行,在价格角度边际利多出口增速。
汽车出口延续高位。王青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塑造出口新动能,8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同比增长35.2%,出口量同比增长42.1%,尽管受基数抬高影响,增速较上月均有所下行,但整体上仍延续年初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王青认为,这主要源于近期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包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与此同时,8月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也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以上“新三样”体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显著。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中国外贸出口展现韧性,主要是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为代表的高技术出口占比稳步提升,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外贸出口新动能发展迅速。
王青认为,8月出口额同比仍连续第四个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海外需求偏弱是主要原因。
进口额同比降幅收窄,但表现仍弱
8月份,进口2165.1亿美元,同比下降7.3%,较上月收窄5.1个百分点,这是进口额连续第6个月同比负增,但降幅收窄至个位数。
王青表示,从量价两方面因素看,一方面,8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但因去年8月价格水平仍然处在较高位置,当月同比仍为负增——8月RJ-CRB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3%,降幅与上月基本持平,由此,价格因素对进口额增速仍为负向拉动。不过,与3-6月两位数的降幅相比,近两个月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因而价格因素对进口额同比增速的拖累效应也有所减弱。
另一方面,8月国内经济修复动能仍然较弱,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市场信心有所回暖,利好进口需求修复,这也反映于8月制造业PMI进口指数虽仍处收缩区间,但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至48.9%,结束了过去5个月的持续下探。
除了“量价”因素外,郑后成还认为,去年同期基数上行,对8月进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利空,但是在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背景下,对8月进口增速形成利多;而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1.62%,对8月进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利空。
周茂华认为,进口增速降幅收窄,主要是国内消费和内需复苏,基数和进口价格方面拖累减弱。目前国内居民、企业信心修复有个过程,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存在一定时滞,但国内经济修复前景明朗。同时,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回落至近年来低位,降低了外贸进口整体成本。
下一步外贸走势如何?
展望未来,周茂华认为,虽然外贸出口增速现“拐点”,但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可能弱于去年。预计年内外贸出口增速有望延续收窄、改善态势。
周茂华表示,外贸对全年经济增长贡献有所减弱,主要是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今年出口增速弱于去年,外贸顺差较去年有望收窄;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和内需复苏动能有所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拉动增强。
王青也表示,全球及各国制造业PMI等先行指标显示,接下来一段时间海外经济下行势头会有所好转,近期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同时,四季度全球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触底反弹势头也有望进一步显现;叠加上年同期中国出口增速基数持续走低,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额同比降幅有望持续收窄,但年底前转正的难度较大。由此,考虑到四季度外需还会对经济增长有一定拖累作用,着眼于保持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年底前将持续倚重内需发力。
王青认为,未来外贸领域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加码,包括面向外贸企业的阶段性税费减免,以包容性监管鼓励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创新,充分挖掘中欧班列等外贸基础设施潜力,加快推进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为外贸出口营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很多地方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明显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之在各类稳外贸政策扶持下,国内民企出口修复较快,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务增长势头良好,加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都有助于缓解海外订单不足对我国出口的拖累。”王青说。
展望进口,周茂华表示,进口增速有望逐步改善,主要是国内经济逐步恢复畅顺,消费者信心修复,宏观政策综合效应逐步释放,房地产有望逐步企稳,将带动进口需求回升。同时,7月商品进口价格降幅呈现收窄迹象,预示价格因素拖累减弱。7月制造业PMI指数中,原材料库存、进口等分项指数延续边际改善态势,预示随着经济需求回暖,企业逐步转向补库存,利好进口需求。
王青认为,7月24日政治局会议释放明确稳增长信号后,系列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出台,带动市场预期持续好转,而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国内经济复苏动能也有望转强,这将提振进口需求边际回升,“这一点在8月已有迹象,预计9月将持续显现。”同时,去年9月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行,而需求预期回暖有望带动今年9月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行,进而推动同比继续回升,意味着9月价格因素对进口额同比增速的拖累效应将进一步减弱,“综合价格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我们判断9月进口额同比降幅将收窄至-5%至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