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安:立体巡控守护江城一江清水
武汉水警和市农村农业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我以为都这么晚了,没人会发现,冇想到还是被抓......”9月5日晚10点,两名男子在汉江月湖桥上游段非法锚鱼,被正在巡逻的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杨家河派出所民警当场抓获,现场收缴渔获22公斤,刘某平、刘某刚兄弟俩得知将面临刑事处罚后悔不已。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武汉市公安局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实施“生态警务”严打涉水犯罪,保护水域生态,取得阶段性成效。在长江、汉江武汉段,武汉警方紧盯犯罪重点时间、重点水域,打造“无人机空中巡航、快艇江面巡防、民警岸边巡逻、全线视频巡控”的立体化防控体系。通过持续严打整治,涉江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采砂、“电毒炸”等非法犯罪在长江、汉江武汉段中心城区水域基本禁绝。
为严打做足法律支撑
2021年12月1日,是锚鱼入刑首日。当晚,水上分局民警开展集中行动,巡至汉阳区南岸咀水域时,发现出现疑似锚鱼人员,现场查获4人,这是武汉首例非法锚鱼案,相关违法人员受到了刑事处罚。
在日常执法中,一线民警见识到了各类稀奇古怪的非法捕捞作案工具,其中不乏有人为钻法律的空子而设计,为此武汉警方以“零容忍”态度出重拳。
2022年初,武汉市公安局法制部门编写的《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案件执法办案指引》中,将拖曳齿耙耙刺、拖曳泵吸耙刺、定置延绳滚钩耙刺、钩刺耙刺(仅限锚鱼、武斗竿)......这些专用工具写进了禁用渔具耙刺的认定标准。
“禁用渔具种类繁多、专业性强,指引收录了所有36种禁用渔具名录,还解释了每种禁用渔具的类别、尺寸规格及认定标准,大大方便了基层民警执法办案。”水上分局长江大保护专班负责人曾健说。
2022年7月,江夏分局民警在金水河巡查时,发现3名可疑男子正在使用螺耙捕捞螺蛳,民警当场收缴3套螺耙。对照办案指引中的禁用渔具名录,民警很快确认这种螺耙属于耙刺类禁用渔具。
今年3月,水上分局民警在梁子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打掉一个“捕运销”一条龙职业非法捕捞犯罪团伙,刑拘犯罪嫌疑人17人。
以打开路、以打促禁,武汉水警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为引领深入研判摸排,围绕“破大案、打团伙、断链条、摧网络”,深挖案件,全环节摧毁,彻底斩断利益链条。
用科技支撑立体防控
夜间是涉水域违法犯罪的高发期,如何在警力薄弱时段强化巡防力度,武汉水警一直在积极探索。
2022年,他们会同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开发建设了“非法捕捞智能预警系统”,做到实时监控、自动预警、精准打击。
“快看,芦苇荡边有5个亮点在动。”2022年4月22日,指挥中心通过系统预警发现,长江东荆河口滩地疑似有人开展非法捕捞,水上分局民警迅速出警调查,最终借助智能预警系统夜视监控、视频取证功能,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打掉一个分工明确的职业锚鱼犯罪团伙,并顺线深挖,依法查处上下游涉案人员3名,收缴在售锚钩7160个。
据了解,在武汉的长江、汉江段及水产资源保护区,106台具备红外热成像、激光补光技术高点监控实现禁捕水域全景可视、24小时无缝覆盖,默默守护江城碧水云天。
“我们应用视频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算法,自动识别、自动跟踪、自动推送非法捕捞、违规垂钓行为,一线民警收到平台线索后,迅速前往现场处置,并将结果回传,形成执法闭环。”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副所长李继良介绍。
据统计,自平台投入运行以来,累计推送线索700余条,服务破案54起。
促联动形成多维管控格局
为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武汉市公安局成立长江大保护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安保河湖警长制度,将长江、汉江2支干流,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条通江支流,沿线涉及的15个分局,纳入“2+4+6+15”工作体系,做到上下游同步、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一致。
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还主动会同水务、渔政、环保、海事、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市、区层面的联合会商机制,签订执法合作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打破部门界限,移送涉案线索354条,密切“两法衔接”,做到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动共治。加强同水务、渔政、海事等部门联勤联动,常态化“联巡、联查、联打、联治”,深入水产品交易、涉渔餐饮及渔具制销等场所,查禁违捕工具、查堵销售渠道,堵塞监管漏洞。建立健全环保执法与司法审判衔接机制,联合各环资执法单位纵深推进“联席会议+联合会商+联动作战”打击整治模式,形成全面禁捕的强大合力。
2021年以来,武汉水警会同多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共计出动警力3.7万人次,1.1万车船次,巡查岸线20余万公里。
今年3月19日,久违的江豚再次在鹦鹉洲长江大桥附近“露脸”,而距此处上游2公里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下,慕名而来的钓友们正聚集在网红钓点“抽鲢鳙”,武汉民警边巡逻边发放文明垂钓宣传册,“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已成为钓友们的共识,绿带碧空下一幅美好江城画卷正徐徐展开。(图/文 徐飞、成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