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34岁的梁霄亲身感受到了“新窗口”带来的“流量”红利——
通过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陕西的农机装备、特色产品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从事国际航线业务12年的张璇又有了新目标——
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拓展中亚、西亚、中东欧市场的航线网络格局,进一步巩固先发优势。
走出去、引进来、留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聚焦贸易合作提质量、投资合作拓领域、制度开放优平台、双向联通畅通道,不断释放产能、激发动能,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和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让一朵朵“经贸花”竞相盛开。
新平台
能级跃升 共享红利
自去年5月开始,梁霄常驻塔什干,参与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作为对外展示陕西形象的“新窗口”,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是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外资(乌兹别克斯坦)公司负责运营的经贸服务平台。去年底,该中心建成投用,目前已经汇集包括农机设备、陕北小米、陕南茶叶在内的上百种陕西产品。
10月12日,记者电话采访到梁霄。他说,交易中心建成后,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家在这里看到了先进农机设备和优质产品,感受到了中国人满满的诚意。
如今,农业合作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交流合作的新亮点。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等多重平台叠加优势,杨凌示范区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成13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开展农业援外培训项目17期、培训4430人次;新签订国际产能合作协议3项……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乌考察,寻求合作。”梁霄说,交易中心可以作为货物交易的中转站、项目孵化的平台,为更多愿意走出去的企业铺路搭桥提供服务,让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陕西聚力开放发展,丰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载体,加强对外沟通,助力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设在杨凌,争取“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落户杨凌,陆续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实践与经验。
十年间,陕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2.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3.8%,双向直接投资规模累计达120亿美元;跨境收支规模从115亿美元增加至219亿美元,年均增长7.42%,经济往来覆盖132个国家和地区。
持续增长的数据反映了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对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
新通道
巩固优势 链接世界
36岁的张璇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她长期负责运维国际航线,被同事称为“国际张”。
“基础客源、商贸往来、使领馆资源等都是引入外航、开通国际航线时考量的重要指标。”张璇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她带领同事对64个国家的航空市场进行分析,加大对接力度,在中亚地区航线布局上积极抢占先发优势。
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全力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持续拓宽国际航空网络。今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相继开通西安至塔什干、比什凯克、阿斯塔纳、阿什哈巴德、杜尚别国际航线,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
在中国经商多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张聪,汉语讲得十分流利。“张聪”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他说,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让乌中两国有了更深入的合作,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带一路”的联络人。
前不久,张聪带着家乡的手绘陶瓷器首次参展农高会。“这些工艺品全部从西安入境、清关,部分再转运到深圳。”张聪说,今年他和杭州的一家公司签订了5万吨商品的进口协议。他表示参展农高会,就是希望在中国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航空大通道的便捷畅通,有效加速人流、物流在陕聚集。截至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至中亚、东南亚等地386条客货运航线,其中国际航线83条,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航线网络格局。
跨越山海,链接世界。聚集普洛斯、丰树、日立和“三通一达”等近200家现代物流企业,建成投运物流园区13个,推动东航、海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芬兰航空、大韩航空等15家外航办事处落户;围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领域,培优育强,吸引全球范围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在此聚集,共享开放红利……陕西加强航空运输与城市、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加速“流量”变“留量”。
新机遇
共建共赢 生机勃勃
随着康佳集团在西安设立生产基地,陈钊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
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说:“落户西安,康佳集团看中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借助中欧班列运输时效快、线路辐射广的优势,企业将产品出口到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开启‘一带一路’大市场。”
满载货物呼啸飞驰的中欧班列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综合成本更低的选择,还助力企业开辟更宽广的国际贸易空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超2万列,服务企业超1.65万家。
8月3日,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首发。装载着20兆瓦光伏组件的班列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站,前往乌兹别克斯坦。
“去年,在中亚五国的光伏项目中,三分之一的核心设备都是由隆基绿能提供的。”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说,公司在全球布局众多生产基地和150余个分支机构,光伏组件搭乘长安号专列奔向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在陕西,不仅是隆基绿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以爱菊集团、陕鼓集团、陕建集团、陕汽集团等为代表的陕西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瞄准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以更高水平开放赋能更高质量发展。
2022年,陕西381家企业通过长安号进出口货物;全省进出口贸易总值4835.3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1%。
依托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陕西多元化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布局26个“海外仓”;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陕西下放(委托)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出台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36条等政策措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陕西累计形成创新案例792项,36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共建共赢,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陕西经贸之路生机勃勃。(陕西日报记者 苏怡)
上一篇:军士选晋,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