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看他们提出哪些建议
上海仲裁的国际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正致力于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这一重大发展对坐落着数千家企业的漕河泾开发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日,徐汇区虹梅街道、漕开发人大工委组织召开《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征询座谈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收集立法草案意见建议。现场邀请了十余位漕开发园区企业法务部门负责人等企业界代表,以及仲裁领域法律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座谈交流。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管委会主任、执行合伙人章琦围绕《条例》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之后,与会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行业领域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积极对《条例》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建议。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第二届上海仲裁协会理事赵瑜结合企业内部法务的工作经验,谈到仲裁具备保密性强、高效灵活、国际执行力强等特点优势。“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仲裁是重要的争议解决方式,但在实际的合同约定谈判中仍有阻力。”赵瑜提出鼓励境外机构入沪,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加速国际化变革,此外还针对“临时仲裁”“多元解纷”“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代表们也结合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性,以及企业参与国际仲裁事务的实践体会,进行了深入研讨。延锋国际法律事务管理部副总裁杨灿华、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法务经理邹娅、上海鹰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刘荪悦、上海安必生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桂琳等企业代表,建议在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仲裁员队伍、仲裁机构的行业化建设。同时,他们积极倡导商事仲裁应充分结合商业经营,增强对法律事实的关注以更好匹配相关行业企业的需要。
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左晶晶结合长期在法律服务一线实践的经验,阐述了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并就“仲裁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翁佳,智调公司总经理黄选锋分别结合自身在律师工作、调解工作中的经历经验,围绕“人才保障”“临时仲裁”“多元解纷”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与会的企业代表与法律专家们充分交流、积极探讨,围绕“仲裁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仲裁行业机制创新”“仲裁行业监督与保障”“临时仲裁”“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共征集到高质量的意见建议14条。
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条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漕开发人大工委对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认真记录,并将进一步梳理汇总、上报此次立法征询的意见建议,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