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微波热效应来证实微波的量子特性?
创始人
2025-04-03 04:06:30
0次
怎样通过微波热效应来证实微波的量子特性?
量子态超空间转移理论是量子信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量子态超空间转移,也称量子
隐形传态、量子远程传态、量子离物传态或量子传真
这种非局域关余大联或称非局域作用能使量子态从一个地方无需媒介瞬
间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以至遥远的天边。爱因斯坦在1947年3月给玻恩的
信中称非局域作用为幽灵般的远距离作用
我们先探讨量子纠缠从何而来。这要从量子干涉现象谈起,在弱光的双
缝干则锋涉实验中,探测屏上出现的微小斑点清楚显示光子有一个点状的部
分,即有一个反映能量集中的峰,而出现的干涉条纹好像暗示它还具有
鲜为人知的峰外部分,因而自然推想条纹起因于被双缝割出的含峰片与
不含峰片的自身联合。
我们再探讨量子是如何纠缠的。前面所述的那对辅助光子是用高功率激
光在非线性晶体中产生的纠缠光子,通常说,其中光子A发到1处,
光子B发到2处,其实这种说法无异于视光子为经典实体。如果视光子
为上面所述那样的量子实体,则可以设想,当光子B的含峰片包括其平面
电磁波向2方向运动时,它的一个不含峰片包括其平面电磁波同时跟
着光子A的含峰片走,如影随形、永不分离孙毁晌,且二者与生俱来叠加干涉
微波热效应不能验证微波的粒子性,连续吸收能量一样可以加热的。
光电效应也几乎不可能,没有那么小逸出功的物早薯质,现在逸出功最小的固体材料也要大约0.1-1eV量级的罩睁槐逸出功。
微波的量子性应该是有的,电磁波都有,但这个实验真的不太好设计,那个帖子里基本没人提出办物友法,宇筠锋的思路理论上可以,但既然是实验验证,那就得分析精度、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等等。我也不确定他的设计是否可以。毕竟,微波的波长太长了,粒子性很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