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热播,让故事原型孙海洋催人泪下的寻亲故事走入公众视线。2021年12月6日,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认亲活动,孙海洋终于与儿子孙卓相认。
2023年10月14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某龙拐骗儿童、吴某光包庇一案作出一审公开宣判,以拐骗儿童罪判处吴某龙有期徒刑五年,以包庇罪判处吴某光有期徒刑二年。同时判令吴某龙赔偿孙某飞、彭某英损失42万元,赔偿符某、彭某某损失42万元。(此前报道:人贩子被判5年!孙卓、符建涛被拐案宣判)
对此,走出法院的孙海洋情绪激动、失声痛哭,“偷走2个孩子14年只判5年”,他表示难以接受。孙海洋的代理律师表示,他们有5天时间提起抗诉申请,将会抓紧时间准备材料。
在相关话题下
不少网友表达了对“拐骗罪”与“拐卖罪”
不同点的疑惑
就此,上海法治报·法治新闻眼融媒体记者
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吴允锋
“‘拐骗儿童’和‘拐卖儿童’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外延、法定刑配置却截然不同。”吴允锋说道。
《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拐骗儿童罪,是指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而拐卖儿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无论采用偷抑或抢的手段,拐卖往往带有出卖牟利目的。在实践中,有些儿童被拐卖后可能面对更为残忍的对待,损害儿童人身权益,性质更恶劣,因此拐卖罪法定刑配置较重。”吴允锋表示。
而拐骗在实践中则是可能采用抱走、偷走、抢走等方式使得儿童脱离家庭,往往基于收养、抚养、奴役等目的,不将儿童作为商品进行出售。
吴允锋表示,刑法将“拐骗”与“拐卖”分别设置罪名,也是基于不同行为带来的危害性有差异,而将法定刑进行差异化配置。
而对于“拐卖”“拐骗”的认定,则涉及到事实的查明、证据的判定。“根据公开报道,可以看到该案一审开庭是在今年4月份,在10月份宣判,这说明法院可能还在查明相关事实,如果确实查不清楚,当事实存疑时,以目前证据只能证明‘拐骗罪’成立。吴某龙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也是顶格量刑”。吴允锋指出。
网上也流传着一种观点:“不论儿童被拐骗还是被拐卖,实际上对于失去孩子音讯的父母而言,所承受的伤痛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同罪。”
就此,吴允锋认为,除了行为带来的危害性,定罪同样也要看行为本身以及支撑行为的证据。
在证据的查明上,一审宣判后,其代理律师也作出回应,他称本案尚有疑点未解开,一是人贩子吴某龙手机仍未解锁;二是人贩子早年间的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卡的流水也没有调查出来。
吴允锋同时指出,在本案中,孙卓的养父母没有承担任何责任,对于此类拐骗后第三方参与行为的规制,其实需要立法与司法共同发力,“例如说,能不能结合证据查明定拐骗儿童罪的共犯?”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在当今社会人身权益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刑事立法上可以考虑对收买儿童类犯罪、拐骗儿童类犯罪适当加大打击力度。”吴允锋说道。
见习记者 | 谢钱钱
部分新闻素材综合自央广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扬子晚报
来源: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