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星彤
伴随着商务、探亲、旅游频率的增加,“机票退改签”相关诈骗近日又重现江湖,各类投诉呈快速增长态势。
据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又有旅客在临近起飞前遭遇“退改签”类的信息诈骗,相关部门再次呼吁旅客加强信息保护,小心防范出行骗局。
记者了解到,长假前夕,个别旅客在网上订购了机票后,在出发前收到“航班取消”等短信或电话,提示旅客在支付软件中领取补偿。当信以为真的旅客按“客服”要求下载指定APP、开启屏幕共享以及远程听取“客服”建议的一番操作后,却发现卡中的存款被悉数清空!
据媒体报道,甚至有旅客因“退改签”相关诈骗损失了两百余万元。
“今年国庆回家的机票是男朋友帮我订的,出发前一天男朋友和我都接到航班取消的电话,差点就信以为真,好在及时在APP上查询了出行信息,才侥幸逃过一劫。”广州市民何小姐表示,自己本来很有警觉性,但出行心切,居然也差点被蒙蔽。
据悉,反诈中心也持续发出预警,提示消费者注意此类骗术。记者了解到,“退改签”相关诈骗已持续十几年,这类诈骗抓住旅客出行前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辅以退款补偿等诱惑,由于操作流程繁杂,很容易让旅客信以为真。
业内人士提示旅客,在接到相关电话时首先应保持冷静,“尤其被告知会补偿款项时,基本可以判断是骗局,切勿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协助操作,以及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查询航班信息则要通过官方渠道如航司和OTA官网查询。”
“退改签”诈骗为何防不胜防?
由于该类诈骗短信通常发送十分精准,“客服”似乎能未卜先知,且能精准报出旅客姓名和证件信息,使得不少旅客在事后投诉,指责购票航司或OTA泄露了出行信息。
民航专家告诉记者,机票预订流程繁琐、涉及方众多,包括旅客可以接触到的OTA、航司、代理人,还包括中航信、运营商等中间方及终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有OTA曾对外介绍,其通过国际认证的安全标准,用户信息处于加密状态。而民航旅客个人信息流转链接很长,甚至保险公司、租车平台等都被牵涉其中,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贩卖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共同加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
一位在旅游网站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也曾指出,大型公司没必要泄露用户信息,“企业不会靠这种方式来获取‘蝇头小利’,因为大公司对自身品牌、声誉是极其看重的。”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万起。据悉,早在2016年民航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票务服务提示告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在官网显著位置公布预防短信诈骗的提示信息,在旅客通过公司官网、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手机APP等渠道购买机票成功后,应及时以短信等形式推送预防诈骗的提示信息。
业内某OTA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对于订单信息访问、信息对外传输等工作,都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数据安全法要求进行,同时也会每年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供应商的整体安全水准。
民航专家也表示,在大的平台购票通常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保障,而在小红书、微信、抖音等平台添加所谓的机票代购人士购票,则需防范可能出现的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