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突然爆发,不仅让美国焦头烂额,也引起了韩国注意。环球网援引多家韩媒消息称,韩国新任国防部长官申源湜认为,朝鲜实力远超哈马斯,若朝鲜像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一样,对韩国发起突袭,韩方恐怕难以应付。申源湜表示,为了能够全面监视朝鲜,应当尽快推进两国之间的军事协议效力中止。
1.巴以冲突让韩国担忧
此次韩国非比寻常的态度,主要基于对本国防空系统的不自信,尤其是在看到“铁穹”防空系统的神话彻底破灭之后。事实上,韩国从未放弃对朝鲜的警惕,正如《韩国经济》报道称,朝鲜的火力是哈马斯的数百倍,若类似的袭击发生在朝鲜与韩国之间,韩国首都圈恐怕都将难以幸免。为了避免遭遇突袭,数年间,韩国都在全力构建“杀伤链”攻击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任务,便是在面对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时,能够“先发制人”。根据原概念,该系统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发现、定位、决策、打击4个步骤。
然而,韩国全力构建的“杀伤链”系统,似乎被朝鲜今年试射的“火星-18”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克制了。3个月前,朝鲜从平壤附近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弹头落入距离日本北海道奥尻岛以西250千米的海面上。这枚导弹的总飞行时间达74分钟,成为迄今为止朝鲜飞行时间最长的导弹。其飞行高度约为6000千米,飞行距离大约1000千米。次日,朝中社刊发报道证实了“火星-18”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朝中社还称试验证明火星-18的性能已经超越火星-15洲际导弹,成为了朝鲜战略武装力量核心武器系统”。
朝中社的报道称,此次发射的导弹上升高度为6648.4千米,飞行距离达1001.2千米,飞行时间为4491秒。最后落在朝鲜东部的公海水域预设目标区域内。考虑到周边国家的安全和境内飞行中多级分离的安全性,发射采用了第一级设定为标准弹道飞行方式,第二、第三级为高角飞行方式,并以最大射程体制验证武器系统的各体系技术特点的方法。
火星-18的上一次发射是在半年前。当日上午7点23分许,韩军首先探测到朝鲜从平壤东南地区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此发射地点为平壤江东郡大同江沿岸,发射地点隐蔽性很强。该导弹发射仰角比正常角度大,飞行约1000千米后落入半岛东部海域。当时韩军称该导弹最高飞行高度低于3000千米,导弹在飞行约40分钟后坠海。其弹道数据与火星-14导弹的第一次试射相似。
目前从基本信息分析,火星-18的两次试射各级落点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弹头和三级弹体的飞行高度)。日本海上保安厅在7月12日拍摄到了导弹弹头和三级火箭一起坠落的两条再入轨迹。这也暗示朝鲜已经能够准确控制三级弹体的落点,并保证弹头安全落入指定海域。朝鲜也可能已经掌握可根据实战需要调整导弹射程的控制技术。火星-18的最大射程以及技术特征,可以与火星-15和17进行对比来做出推测。
2.火星-18性能分析
首先来看火星-15。这型导弹上次发射时,日本防卫省称导弹的飞行距离为900千米,飞行高度5700千米,飞行时间约66分钟。日本防卫省在随后的发布中称,如果导弹以正常角度发射,射程可达14000千米。次日,朝鲜确认这枚导弹是火星-15两级液体洲际导弹。从朝鲜官方发布的视频来看,火星-15的起飞加速度明显比2017年11月首次试射时更慢,与火星-17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在发动机推力不变的情况下,此次发射的导弹装载了更多的液体推进剂,从而提高了导弹的射程。导弹直接从9轴发射车上起竖,然后快速发射,取消了导弹发射架与发射车分离的环节,节省了准备时间。
其次再看火星-17,这种导弹的上一次发射是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附近,当时导弹上升至最高顶点高度为6248.5千米,用时4052秒,飞行了1090千米,最后落在朝鲜以东公海上的预定水域。日本自卫队的P-3C和F-15J战机还起飞确认了弹头的下落点,并拍摄了导弹在重返大气层时在空中留下的痕迹。据悉当时弹头没有解体的迹象,这表明朝鲜在火星-15导弹第一次发射成功后的4年多时间内在洲际导弹弹头防热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火星-17的这次试射结束后,朝鲜公开的弹道数据与韩日的探测数据基本一致。美军方称,若朝鲜以正常角度发射火星-17导弹,其射程长达1.5万千米 (关机速度可能超过7.45千米/秒)。对于火星-15导弹的性能,有美媒认为,该型导弹可以携带1000千克载荷,攻击任何一个位于美国境内的目标。
在今年年初,朝鲜展示了12辆火星-17导弹的11轴TEL三用发射车,以及5辆9轴无依托式机动发射固体洲际导弹运载车。如今看来,当时亮相的固体导弹就是火星-18。它是一种三级固体洲际导弹。火星-18的起飞质量应与火星-15处于同一水平,但是由于采用更先进的三级固体矢量发动机,火星-18的最大射程已经超过了火星-15,甚至丝毫不逊于火星-17。不过由于火星-17的起飞质量更大,投掷能力更强,因此只能说火星-18的综合性能超过了火星-15,与火星-17还有一定差距。
3.火星-18对朝鲜意味着什么?
即便如此,火星-18无疑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拥有的公路机动固体洲际导弹中的一员。其射程超过了俄罗斯的“白杨”-M和“亚尔斯”洲际导弹。朝鲜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型固体洲际导弹的“冷发射”技术,还突破了大推力矢量喷管固体发动机的技术难题,并初步掌握了洲际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防热技术,还具备大型特种车制造能力,这一系列的成果可谓“辉煌”。
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委员金承旭曾分析认为,火星-18型导弹长应当在23米左右,最大直径2米左右,重55吨至60吨。其最大起飞质量与59.1吨的美国“三叉载”2(D5)三级固体潜射导弹接近。并且,火星-18洲际导弹具备比火星-15/17洲际导弹更强的机动能力,发射准备时间也更短,弹道变化也更为灵活。
该导弹能够在草地及其他松软场坪发射,导弹起竖到位后,发射筒与场坪不是刚性支撑接触而是柔性支撑接触,这将大大提高导弹的机动范围和生存能力。导弹发射筒除了对导弹起到支承、定位、保护作用外,还配备有能够保证导弹贮存和运输环境温度的调温设备,使其可在多种气候条件下作战。这种导弹的成功研发也为北极星-4/5/6潜射导弹的后续研制起了促进作用。这预示着朝鲜建立可靠的“两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似乎已经为时不远。
也正是因此,不少韩媒与韩国军事专家都质疑,称基于火星-18的性能,韩国的“杀伤链系统”很可能被克制,完全派不上用场。虽说韩国国防部当时声称,这是杞人忧天,不过如今申源湜的态度,已经足以证明韩国方面对于朝鲜实力提升的焦虑。但也有不少韩媒质疑申源湜,认为如果韩国首先提出中止两国军事协议效力,局势反而会因此而加剧,届时巴以冲突引发的动荡,极有可能会在朝韩之间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