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语涵
9月8日下午,第一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邀请来自跨国药企、国内创新药企等嘉宾以业界视角切入,围绕创新药发展议题展开交流。记者从会上获悉,当前全球在研新药管线超6000个,精准医学产品研发成为趋势,药企在新药研发上投入更大,但面临研发成功率逐年降低的挑战。
拜耳医药国际研发北京中心总负责人、副总裁张华以“国际创新药研发最新进展”为题进行演讲。她引用一组来自IQVIA和行业协会报告的数据勾勒了当前创新药发展趋势,当前全球新药研发管线全球产品管线持续增加,2022年有超过6000个在研新药,相比2017年增长49%,从趋势和特点来看,肿瘤、神经、抗感染是当前最为热门的三大研发领域;在肿瘤、心血管等多种治疗领域的研发中,精准医学产品研发成为趋势;新治疗模式管线爆发性增长,年增长率达到20%,细胞基因治疗持续成为研究热点,新的技术突破使研发产品从治疗症状到治愈疾病。
临床试验活动在近几年高度活跃,当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活动超过5300个,疫情后快速恢复了增长速度,与2019年相比增长8%。但全球新药研发也在面临新的挑战,临床研究成功率降低,投入增加,从一期研究到上市的成功率仅为6.3%,2022年全球研发投入超过2400亿美元。“随着新技术和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我们一方面对疾病和疾病人群有更精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正在解锁更多靶点,这都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张华介绍,2022年,全球范围内有64款新药获批上市,其中23%的全球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而2017年时这一数字仅为3%。持续深化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了创新,也引领了市场的发展,202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到1400亿美元。
张华建议,希望国内能够进一步为创新药研发和投入市场创造条件,例如在标准和流程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设更多的临床研究型病房,建立试点机制为创新药进入医保或医院采购目录提供支持等。
作为已进入中国百年的跨国药企,伴随国内近年来创新药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的优化,拜耳也积极在中国推进创新药物与欧美地区的同步研发、同步审批和同步上市。对于这一点,张华深有感触:“多年前,中国患者享受到一款创新药可能要比国外晚5到7年,但随着2015年国家药监体系改革等一批政策红利释放,以及中国加入ICH(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从而迈开国际化步伐,都让中国患者能够更快、甚至同步享受到最新的创新药。”她透露,目前拜耳进入三期临床阶段的一款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抗凝血药物,在欧美和中国同步展开研发,未来也将推进同步递交,并有望在2026年在国内获批上市。
上一篇:陆集街道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