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曹磊9月30日报道;中秋国庆长假,在徐汇滨江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场馆上演了一场“从自然观到世界观”的讲座。这不是一场寻常的科普,也不是从名称看起来那么的心灵鸡汤,而是一席由学术专家、民间环保组织、青少年志愿者、生境实践基地以及专业媒体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无差别讨论现场。浅谈湿地对于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上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当下青少年成长之于自然的关系。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说,当下,我们似乎正在与自然渐行渐远,特别是课业繁重的初高中生。在大自然协会营造的鸟语花香的“生态客厅”中,几位洋溢着朝气的少年自信地站在台上发言。他们就是保卫朱鹮青少年志愿者项目组的核心成员,该项目从今年的6月开始,持续至明年5月,从资料调研、田野考察到形成报告和展览,将持续近一年。这样深度的社会调研项目,得到了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学科技》杂志、荣宝斋科技、潮字文化、上海仁德基金大城小爱慈尚专项基金以及艺术家王香蕉的大力支持。
以朱鹮为例,作为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湿地代表鸟类。2008年,德清自陕西引进5对,开始在德清下渚湖湿地实施朱鹮易地保护与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并建立了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直至现在,越来越多的朱鹮被野放,由于它喜欢在水田、河流浅滩、 沼泽等地觅食,会和人类产生更多交集,所以更需要被更多人了解,以此保护。中学生们在这样地志愿活动中不仅学习了探究方法,更是用到了自然赋予的强大创造力,以此反馈自然、反馈社会。
据悉,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是“共栖”,它是一种偏利的共生关系,更是一种赓续发展的态度。它要共生,更需要共赢。当全社会都在呼吁保护自然本体的同时,能否关注人类对自然的原生依赖。特别是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家庭来说,如何正视对自然的需求,然后坦然自若地走进自然,从而唤醒自然观,重塑世界观,这也许才是当下城市人需要停下、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