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白云怡】美国总统拜登9月19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间隙,首次与哈萨克斯坦等5个中亚国家的领导人举行“C5+1”形式会谈,引发国际舆论一片热议。有美国媒体认为“美国应该升级在中亚的战略,不能将中亚拱手让给对手”,有俄罗斯媒体说“美国重返中亚,制衡中俄意图明显,但又无法向这些国家提供任何能让它们感兴趣的东西”,还有的西方媒体认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外交上采取了“极限平衡”的做法。日前,《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哈萨克斯坦,通过与当地不同行业的人交流,通过点点滴滴的观察,感受到了这个中亚国家在复杂多变的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下微妙的平衡外交。
来自俄罗斯的“数字游民”多了起来
在很多国际舆论看来,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让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路线更加明显: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这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一再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2019年接任纳扎尔巴耶夫后,哈总统托卡耶夫继续与俄总统普京沟通密切,同时也和乌克兰及西方国家领导人保持联系;在经济领域,哈同俄罗斯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密切,但同时也在拉近和欧洲的经贸关系,如承诺向德国提供原油。
哈萨克斯坦外交平衡艺术的背后,离不开地缘政治危机对这个中亚国家既复杂又多元的影响。在哈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环球时报》记者在当地银行、商场、航空公司办事处等公共场所遇到很多俄罗斯人。长期从事哈俄中三国投资与贸易工作的哈萨克斯坦商人科明告诉记者:“走在街头,我能一眼分辨出哪些是我们当地的俄罗斯族,哪些是最近来的俄罗斯人。”他告诉记者,来自俄罗斯的人看向周围的眼神和身体语言会显得更加戒备和不安,在和他人谈及政治话题时也会更谨慎。
哈俄两国的紧密关系在很多细节中可见一斑。记者在阿斯塔纳、阿拉木图等城市采访时发现很多人都会说俄语。据当地朋友告诉,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政府加强了对国语——哈萨克语的推广,但俄语的官方地位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俄语不仅在哈学术、出版、政治和商务中被广泛使用,许多中小学也设有相关课程。而在哈萨克斯坦人的日常生活中,俄罗斯的搜索和打车软件Yandex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俄文媒体报刊在当地也颇具影响力。
哈萨克斯坦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这个全球最大内陆国的总人口接近2000万,在约140个民族中哈萨克族占70.6%,俄罗斯族占15.1%,其中一些人还在俄罗斯有亲属。另据统计,俄罗斯国内也有超过100万哈萨克族人。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去年9月俄宣布大规模征兵后,一度有近10万俄罗斯人越过边境进入哈萨克斯坦。
《环球时报》记者听到当地人说,今年6月瓦格纳事件发生后,从莫斯科到阿拉木图的机票瞬间被一抢而空,一张机票的价格最高时飙升到合人民币四五万元。这些涌入的俄罗斯人有的在观察事态平静后返回了莫斯科,但也有的选择留在哈萨克斯坦。那些能在哈远程办公谋生的人也成为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下的“数字游民”。
这一外溢影响为不少哈萨克斯坦人带来了烦恼。阿雅是一名年轻的白领,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两年受俄乌冲突的影响,阿拉木图的租房价格和食品价格都上涨了不少。阿雅说:“2021年,在阿拉木图市中心租一间还不错的公寓,价格大约是每月15万到18万坚戈(1美元约合474坚戈)。2022年9月,同样的公寓一下子飙涨到每月六七十万坚戈,这让很多本地人根本就租不起房子了。今年,尽管这个价格回落到每月30万到50万坚戈,但比冲突爆发前还是上涨了不少。”她还向记者抱怨说:“面包、牛肉也是一样,价格上涨了很多。”
不过,也有人从俄乌冲突中找到商机。随着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大量在俄外资企业从俄撤出,在这个过程中,哈萨克斯坦成为首选的转移目标国,这为当地创造了很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俄罗斯新移民的到来也为目的地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据英国巴克莱银行估计,从去年2月到今年上半年,俄公民向海外汇款已超过140亿美元,其中向哈萨克斯坦的个人汇款占了一定的比重。
长年从事对外贸易的小伙子安东·拉迪斯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有的国家不再向俄直接出口商品,因此许多商人选择从哈国市场购买西方产品,再转而卖向俄罗斯,这给哈带来很多机遇。不过,这几个月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小心地加强了对这种中转贸易的追踪和管控,以避免被西方“扣帽子”。曾有俄媒炒作哈萨克斯坦的一些美式快餐店“因进口俄肉制品面临困难而计划退出”,但据记者实地观察,这些快餐店还在营业中。
美媒称哈在俄欧间“走外交钢丝”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多向外交才是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最好的外交政策。”哈外交部副部长瓦西连科不久前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这样表示。谈及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哈官员表示,哈俄两国共享世界上最长的边界,哈乌两国也保持密切的经济联系。此外,在哈萨克斯坦的2000万人口中,也有25万乌克兰族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瓦西连科说:“对我们来说,这并不是一场遥远的战争。这就是哈萨克斯坦从一开始就以调解人的身份出现的原因。”
美国《外交学者》一篇题为《哈萨克斯坦在俄欧之间走外交钢丝》的评论文章认为,哈无法也不会切断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这样做不仅是一场政治灾难,也将是一场经济灾难。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在继续寻求多样化的外交和经贸关系,比如加深同欧洲的联系。哈还是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19个伙伴国之一。除在上合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哈近年来也与北约国家展开一定的军事合作,包括培训和联合军事演习等。
近年来美国对哈民间的“软影响”正在上升。据当地人讲,受西方影视作品影响,现在哈萨克斯坦有不少年轻人对美国十分向往,希望去那里留学或生活。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在哈国渗透,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哈国高层看来,位于亚欧大陆中心的哈萨克斯坦应该寻求与俄罗斯、中国和西方都建立正常的、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不过,在很多哈萨克斯坦民众眼中,以上3组关系的侧重点却各有不同。科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我看来,哈俄关系最核心的部分是安全领域,而在经贸和商业方面,哈中关系则更具前景。至于同美国的关系,我认为美国仍是最领先的超级大国,哈当然需要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但对中亚地区来说,华盛顿实在太远,在很多问题上确实指望不上。”
“在苏联刚解体的那些年,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几乎是‘独一份’的,但今天,哈萨克斯坦等国在选择国际伙伴、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哈萨克斯坦著名学者阿姆列巴耶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表示。他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哈自身的发展使之获得了更大的外部关注,另一方面这也是该国为维护自身主权独立的必要举措。
尽管欧美都想将中亚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今年2月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次中亚之行期间,就有俄专家表示,“这些国家将面临政治压力,其目的就是让中亚远离俄罗斯”。不过,两个月前,哈总统托卡耶夫在接见新任命的哈驻俄大使时强调了“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的优先重要性”。哈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也以石油、采矿和农牧业为主。按照哈能源部的计划,该国自5月起自愿削减原油产量。这自然也引起美国的不满。
“总的来看,中亚正在远离一个孤立的内陆地区的地位。世界正在对这一地区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外国投资正在流入,人民的生活正在改善,更多外国游客、商人和青年来到了我们的国家。”阿姆列巴耶夫表示,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在地缘政治上显现出明显的更加独立的地位。
“一带一路”让哈克服了地处内陆的不利条件
在哈萨克斯坦实现其多向平衡外交战略的过程中,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阿迪尔·考肯诺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让哈克服了地处内陆的不利条件,更好地融入亚洲和连通欧洲。从哈方的统计数据看,2023年上半年,中哈贸易额达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5%,不仅中哈贸易占该国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0.2%,而且中国首次超越俄罗斯,成为哈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一带一路’的帮助下,我们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联系也正变得更加紧密,新的贸易路线还让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迅速增长。”考肯诺夫表示,向西看,从中国经哈萨克斯坦到里海,然后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再到欧洲的这条“中间走廊”和“一带一路”有着巨大的对接潜力,也日渐为世界所关注,这给了哈更加接近欧洲的机会。他还强调说,当欧美一些舆论质疑和抹黑“一带一路”时,中亚国家对这一倡议报以非常积极的态度。
“一带一路”的影响日益深远。考肯诺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许多理念甚至启发着哈萨克斯坦同非洲国家乃至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思路。从“一带一路”中获益后,有越来越多的哈国学者认为,哈应寻求早日加入金砖大家庭。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努尔表示,“一带一路”为整个中亚区域带来了发展机遇,东西方陆海交通联运打破了亚欧大陆相对隔绝的状态,为跨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阿姆列巴耶夫看来,中哈是“重要朋友和合作伙伴”,同中国的交往能推动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保障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