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嘉兴一名大三学生和朋友参加陌生人的婚礼,随礼给了100元,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质疑两人随的份子钱太少,更多网友则认为礼金只是一种方式,而真诚的祝福才最重要。
还有不到10天,中秋国庆长假就要来了。又是一年结婚高峰期,一个个突如其来的“红色炸弹”,有没有让你措手不及、惊慌失措……说起份子钱,总是戳中无数人心窝。
2020年,毕节的雷先生称国庆要参加23场酒席,算了一下份子钱要4800元;2022年,广西女子称国庆收到21份结婚请帖,自己最多一天赶5场,份子钱在300元到800元之间,既搞笑又有压力;2023年,福州网友称“自己国庆8天假有7个朋友结婚”,整个十月份的工资都献给了朋友们绝美的爱情……
几乎每年国庆假期都有类似吐槽。不少朋友不是在婚礼现场,就是在去婚礼的路上……你也有同款经历吗?结婚到底随多少份子钱比较合适?全国各地的“红色炸弹”标准是多少?份子钱又是怎样来的?一起来了解吧!
伤不起!调查称职场人
国庆假期平均掏2369元份子钱
据2022年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职场人国庆长假调查》报告,假期份子钱是职场人难以避免的话题,假期仅有7.7%的职场人没有份子钱支出,受访职场人平均给出份子钱2369元。其中,给出1001到3000元的职场人最多,占比高达33.6%。
在这种情况下,职场人的假期收支是否平衡?超半数职场人表示相对平衡,仅有19.3%的职场人不花反赚。这个假期损失最惨的当属00后,30.5%的00后“存款哐哐掉”。
但从整体来看,多数职场人仍能保持相对平衡的收支状态。
讲心不讲金
羡煞旁人的广东份子钱
全国各地对随份子钱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般随礼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很多地区也热衷于“吉祥数字”,如888和1314。据网友分享,最吓人的份子钱要数温州,8888都算是平常事。
相比之下,广东地区则被视为“一股清流”,可谓“羡煞旁人”。之前一份各地婚礼份子钱水平大数据调查显示,广东以100元的份子钱排在“倒数第一”。
在顺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即代表受礼,并原封不动地还给客人。据悉,这种“折角接受方式”已成为顺德一带“风俗”,并且广东多地都这样。
但份子钱少,绝不意味着广东人情味比其他地方淡薄,也许是因为广东人更重视意头不重视派头吧!
这份红包数据,毕竟只是一个参考数字,而真正随多少还要看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少网友表示,送份子钱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定要量力而行。更没必要去比较份子钱的多少,毕竟这只是地方习俗的一部分,缺乏可比性,最重要还是心意诚意送到位。
份子钱不该是“甜蜜的负担”
婚丧嫁娶中的“份子钱”,可谓源远流长。除了维系人际关系之外,这样的人情往来类似于民间自发的“众筹”,含有互助的意义。时至今日,“众筹”色彩已然淡化,更多的是“面子”问题。于是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份子钱”也水涨船高,不仅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也助长了大办酒席的奢侈风气。
婚礼收红包其实不是为了钱,其目的一是讨个好彩头,二则是血脉亲情的寄托和牵挂,让你记得欠过一份情,要常走动。原本美好的习俗,如果被攀比功利之心绑架,就会发生变异。如何让人际交往不再被红包“绑架”,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心声。
在这方面,不收“份子钱”只留红包一角的地方习俗,无疑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如此,既不违规又不失喜庆,让宾主双方免于礼金大小的困扰,主客双方的情意都到了,可谓皆大欢喜。受邀者不用担心吃喜酒导致“吃土”,邀请方也不用记着收了多少下次给多少,“人情债”的烦恼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赴宴就是送个祝福沾沾新人的喜气,人情往来不再沾染交易色彩,不仅亲友之间的交往会回归情感的本质,大肆攀比的“剩宴”现象也会得到有效遏制,有助于整体社会风气的净化。
良辰吉日,能来就是最好的祝贺。婚宴不收“份子钱”只撕红包一角,让人情往来告别“交易”回归“心意”,值得更多地方推广借鉴。
份子钱是怎么来的?
“份子”这个词,流行于中国明代中叶。一方面,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在婚姻、做寿、死丧、疾病等大事上,一人之力或者一家之力常常无力承担,份子钱有点类似于“众筹”,亲朋好友每个人帮忙出一点,事情办起来就容易多了。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是乡土社会,村民共同生活并形成一个共同体,大家互帮互助,送出的份子钱也总是会收回的。
到了明末清初之际,凑份子就更加流行。譬如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通篇眼花缭乱尽是“凑份子”“派份子”“出份子”。例如第二十七回道:“归姑爷也来行人情,出份子”。全书有十个章回不止一次出现“份子”,有的章回出现四五次。
到了清朝,送份子钱更是上流社会办婚礼必不可少的项目,并开始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老舍小说《正红旗下》记载:“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大逆不道。”书中母亲为了凑份子钱发愁作难,如果一个月里发生几件红白事,家里财政就要赤字。可也不能为了减少赤字而不送礼,否则就没脸活下去了。
民俗专家高巍指出,在1949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新人结婚时穿上洗干净的衣服即可,新郎一般借辆自行车,戴着大红花接走新娘。两人共同置办一些家具,单位同事来家祝贺一下,也没有份子钱,亲友间相互通知一下即可,不需要吃婚宴,也不需要彩礼。
到了20世纪80年代,结婚又开始送礼物了,主要是被子、脸盆、毛毯等一些日常用品,份子钱很少。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迎来高速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改善,这个时候份子钱便又流行起来了,送份子钱显得更为大方体面,份子钱的数额也不断攀升。
外国有份子钱的说法吗?
事实上,“随份子”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习俗。
英语国家一般没有约定俗成的礼金,但与之对应的是一份由新娘列出的清单,其中包括一些家具、装饰品、日常用品等,让朋友们按照清单送礼。这份清单,就叫作“新娘登记单”或“婚礼清单”。
但这不是说在国外参加婚礼就可以少花钱了。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女子坦妮娅参加一位朋友婚礼时和男友一同随礼了100美元,但没过几天,这位朋友就通过社交网站发私信抱怨她的随礼太少。
据统计,英国人参加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是440英镑。不过,这笔钱大部分都用于服装打扮,只有100多英镑是赠送给新婚夫妇的礼金。
在德国,送给新人的礼品讲究经济实用,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在乎传达心意。有时一束鲜花,有时一盒巧克力,送礼者不会感到吃力。德国人在接受礼品后,都会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还乐意把收到的礼品都摆出来。
在日本,参加同事、朋友的婚礼也是要送礼金或礼物的。关系一般的,礼金在3000到5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二三百元。关系非常好的,通常也就给1万日元,如果是新人长辈的话,可能给3万日元、5万日元或者再多一点。不过日本人的收入相对较高,一个月工资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有两三万元,结婚随礼基本上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负担。
而在韩国,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韩国人送普通同事和朋友的结婚份子钱为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1.5元),如果关系要好,会送10万韩元或20万韩元的婚礼红包。据报道,63.6%的人认为,私下经常沟通的同事结婚,可以送10万韩元。如果是几乎天天联系、经常见面的好朋友,36.1%人会送10万韩元,30.2%会送20万韩元。
(参考资料图:钱江晚报、天府早报、福建日报、橙柿互动、上观新闻、中国新闻网、中新经纬、中国江苏网、盐城发布、中国日报网、南周知道、南方日报、新京报、封面新闻、新华网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梁泽铭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校对 | 苏敏
下一篇:湖南新宁:科普教育进瑶乡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