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于近日接受媒体专访,就选择进入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领域的初心或契机、在环保公益领域最大的感受和收获等问题答媒体问,笔者将对周晋峰副理事长的问答内容进行梳理,并以系列形式向公众呈现,以下为问答四:
问
2016年,中国绿发会创新提出建设“绿会保护地(CCAfa)”体系,请问这项创新型保护理念与实践行动诞生的契机是什么?这一行动取得了怎样切实性的成果或影响?
答
绿会保护地体系的设立起源于内蒙古的大鸨自然保护区,虽然保护区设立了很多年,但大鸨数量减少趋势仍未减缓。为什么?因为我们发现大鸨这种鸟是迁徙物种,每到冬天,它就要飞出保护区,就会面临栖息地退化和盗猎等问题。当时,大鸨的东方亚种的种群数量只有几百只,可以说比大熊猫还珍贵。
2016年4月17日,一名河南的志愿者给我们打电话,迁徙的大鸨停留在长垣,保护遇到很大困难。为此,我们在河南长垣设立了第一个绿会保护地—中国绿发会大鸨保护地·长垣,这是中国绿发会保护地体系建立的首个基于社区的、动态的、由点到面的、可持续的保护模式。保护地设立之后,志愿者立刻开展了针对大鸨的保护行动。此后,迁飞途中停留在此的大鸨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护。绿会保护地体系也不断壮大起来。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超过200个绿会保护地,与大鸨保护有关的保护地就有7个,包括河南长恒大鸨保护地、内蒙古图牧吉大鸨保护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鸨保护地、辽宁锦州大鸨保护地、河南封丘大鸨保护地、天津大鸨保护地和河北沧州大鸨保护地。
近年来,大鸨物种保护成效显著,据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大鸨种群数量近万只。足可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仅以保护区、濒危物种保护为主,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今天,地球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危机,我们要开展的是人民的保护,而不再是简单的濒危物种的保护。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的改变!在我们的提议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绿会保护地体系以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为依托,通过社区保护的形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这也是配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举个例子,工业文明时代,飞机场的建设迅速扩张,为了防止飞机和鸟相撞,保障飞行安全,飞机场都设有驱鸟装置。生态文明时代,我们既要思考保证飞机安全,又要保护鸟类物种。这一点,国家电网做的很好,为了保障输电线路安全,原来的线路设置不考虑生物多样性因素,很多鸟儿直接撞在电线上死亡。而生态文明的今天,国家电网在寻求改变,他们提出了“护线爱鸟”的方案,既保证了线路安全,又让鸟类物种特别是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比如说为鸟儿搭建人工巢,设置挡板防止因巢枝下垂、鸟粪下泄导致的输电线路跳闸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鸟儿筑巢繁衍和输电线路安全。这些都是通过社区保护发动人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案例。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整理/Cherry 审/Tammy 编/angel
◆月饼过度包装、塑料书皮……刻在记忆深处 | 周晋峰答媒体问(三)
◆周晋峰:压力就是动力,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 答媒体问(二)
◆以“光彩”弘道,公益初心无改 | 周晋峰答媒体问(一)
长按识别
支持募捐-
全民共护野生动物!
了解项目详情,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