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 王颖)9月11日,在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分论坛首届水产种业专业论坛上,进行了鲟鱼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联合攻关项目成果发布,其中提到的杂交鲟“京龙1号”亮相种业振兴成果展。冷水鱼类杂交鲟“京龙1号”是北京22年来首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的水产新品种,脂肪含量较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目前,“京龙1号”的种苗繁育主要集中在北京怀柔、密云、房山、延庆等地区,得天独厚的水体资源与物候条件,使得全国超过七成的鲟鱼种苗来自名副其实的鲟鱼种业之都北京。
杂交鲟“京龙1号”。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种业休闲科科长何川在展区向记者介绍,“1996年开始,北京鲟鱼繁育和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陆续开展起来。二十余年中,先后实现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达氏鳇等鲟鱼品种的全人工规模化繁殖和全周期苗种生产。近两年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良保种体系建设保障与联合攻关政策支持下,陆续研发出杂交鲟‘鲟龙1号’‘京龙1号’等新品种,为产业化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全人工繁育的突破,鲟鱼已经从早期高不可攀的“帝王鱼”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何川表示,上世纪90年代,鲟鱼引入北京时,每斤高达398元,普通百姓望尘莫及,是彻头彻尾的贵族品种,经过水产工作者们的多年努力,目前市场上,鲟鱼价格下降到了二、三十元一斤,也成为市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在北京怀柔、房山等旅游地区,鲟鱼作为农家乐的主角,不仅可以参观垂钓,还出现了一鱼多吃的鲟鱼宴,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杂交鲟“京龙1号”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红霞及其团队培育而来,在前期人工培育中,筛选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作为父母亲本,经过种质鉴定、标识记录和家系培养等国内、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终于获得了最优质的鲟鱼种苗,并能够实现全年规模化生产,使杂交鲟“京龙一号”名满天下、供不应求。新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苗种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特点,从鱼苗到商品,只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比一般的商品鲟鱼缩短了近半年时间。目前该品种养殖覆盖率占到全部鲟鱼苗种生产量的96%以上。
目前,北京地区可全年向全国各地区供应杂交鲟“京龙1号”种苗,每年生产量达到1.8亿尾,绝大部分供应京外地区,甚至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今年,杂交鲟“京龙1号”种苗的需求量随着市场回暖有所增加,截至目前,苗种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5亿尾,预计年底可达2亿尾。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