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告诉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得了好处就夹着尾巴做人。谦卑到底,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mikizhou,本文转载自公众号“miki粥”(ID: mikizhou99)。
这两天ED放榜,国际教育群里都在吃瓜。
MIT在国内发了三个offer,其中一张落在北师大实验。家长异常兴奋,于是在朋友圈写起了小作文,从小学开始感谢老师,并一一列举了小孩历年参加的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
然而,这股热乎劲儿还没有褪去,转天就爆出了一张截图,内容是北师大实验的小孩因作弊被集体举报。
举报主要是质疑两点:
第一,竞赛成绩存疑。
连续两年参加信息学奥赛NOI并取得银奖(实际参加的是欧洲女生信息学比赛),但流传出一份公开信息中显示,她高一参加NOIP2021仅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
我特地找做信息学竞赛的专家确认过,这个成绩确实比较一般。
仅凭这些成绩就想拿到MIT的offer确实说不过去,难免让人存疑。
第二,身份存疑。
这娃小学是实验二小,高中读的北师大实验,虽然是国际部,但想进入这个藤校制造机需要京籍和中考成绩。
北师大实验对这一点的要求,是帝都四大公立国际部中最严苛的。有一年为了合规,学校甚至直接PASS掉过海淀的一批学霸。
但是,也同样是这个娃,出现了一份USACO集训营的名单中,这事儿就有点神了。因为USACO集训营是为了选拔可以代表美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赛的选手,美籍才能参加,并没有对外籍开放。
这两个信息完全无法对齐,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到底存在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网上看到一个推论,说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存在是合理的。
她是美宝。在美国出生,18岁之前可以不用选择国际。于是父母拿着出生纸回到了国内,因为父母京籍非外籍,所以选择在北京落户,然后通过中考进入了北师大实验国际部。
但因为在美国出生有身份便利,参加了只有美籍才能参加的USACO集训营,并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比赛。
并且通过身份的便利,把两国资源用到了极致,把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用匪夷所思的路径,拿到了爹妈梦寐以求的offer。
到底真相如何?我也试着推演了一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从小孩家长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来看——
首先,资源。
这个孩子的家庭绝对是帝都顶尖,从小学读的实验二小就能看出。
很多人对北京公立小学不太了解,都以为帝都最牛逼的史家,其实根本不是,最强的是西城实验二小。
这所学校70年代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小学,位置距长安街只有100米,校舍是克勤郡王府。拥有中小学顶级社团金银帆和最强师资团,本部百米之外是北京四中,网传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其次,能力。
小孩的能力也很强,高中可以读北师大实验国际部。
北师大国际部目前在国际教育圈就是最强王者一般的存在,每年从藤校到牛剑任意收割,录取的要求是中考接近满分,托福100分的都算英文渣渣。
能在学霸扎堆的高竞争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且最后还冒尖的,那本身的实力是绝对存在的。
最后,财力。
不说一路全球打比赛,精心做规划的教育投入,光说读MIT一年花费小一百万,没有一点儿财富值根本供不起。
这样的三高家庭,按理说按部就班去申请学校就该不会差,但家长却为小孩布局了各种让人迷思的规划,暴露出他们的教育焦虑。
应为手里拿了一把好牌,所以每步都谨小慎微,生怕哪步棋走错了,浪费了孩子的才华,和TOP1的名校失之交臂。
于是病急乱投医,参加国内外各种竞赛想为小孩赋能,结果都成了今天各种填不完的坑。
最终结果不知道,但即便举报未遂,小孩顺利进入了MIT,她的名校之路上也有了一片阴影。
这件事最引人争议的,还是双重身份。当年谷爱凌也用了这一张牌,自己中美两个身份,打出了同花顺的局面。
当年如果谷爱凌选择美国去参加,代表美国队参加比赛,那他可能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奥运冠军,但是他代表中国队参加比赛,一举成为国家骄傲,成为顶流。
2022年全球女性运动员收入榜单,谷爱凌以年入1.4亿高居第三;她的家庭从中产阶层进阶到了上流社会,结交的圈子也从资产过亿的雪场老板(没有小看的意思),迭代成了5000千亿资产的赌王家族…
谷爱凌成名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说,其实这样的水平在硅谷的华裔二代里并不罕见,之所以她能成功冒尖,是因为她妈妈的规划每一步都稳稳踩在了点子上,差点运气都不行。
比如,很多小孩在运动方面都有过人才华,但只有冰雪项目踩中了北京冬奥会的机会。一方面是国内冰雪运动目前不发达,比较容易出成绩;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媒体需要一个样本给国人长脸。
很多人都想成为下一个谷爱凌,但复制很难。因为有国民背书的她,带着负面免疫的光环。
其它人打这张牌就极容易翻车,你充分利用身份优势,把国内国外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利用到极致,最后抢到了TOP1名校的门票,这好事儿都让你占了,别人能不眼红吗?
只要存在一点儿瑕疵就会瞬间被打成蜂窝,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我们目前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小姑娘拿到MIT的录取,在操作上可能没有问题,但对其它家长来说,情感上难以接受。
尤其是把目标定为MIT的家长,从经济实力、资源和孩子的能力,都达到了超水平。
他们精密规划,为之奋斗十几年,但最后被人用身份优势截胡,自家小孩成了陪跑,多年努力付之一炬,是个家长都很难咽下这口气。
所以,胜不骄败不馁,得了好处就夹着尾巴做人。谦卑到底,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
最后说两句。
今年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过于高调,在朋友圈里盘点小孩奖项,晒娃用的过猛招人妒忌导致,另一方面,学校也或许存在统筹性纰漏?
据我所知,往年像北师大实验这样学霸含量爆表的学校,为避免申请时学生相互碾压,都会提前对录取布局,校内申请从学校到专业进行统筹,所以往年都没有出现质疑offer的问题。
今年这种情况,学校可能也要复盘,把手里一把好牌打明白,也不辜负家长们的殷殷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