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每当一句谎言出现,那么就意味着另一个谎言的诞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谎言,只有一个又一个为谎言补漏的补丁,然而对此人们依然喜爱谎言,粉饰自身。
纵观古今大人物们都喜欢用言词去粉饰自身,步入仕途的官宦是如此,身居皇位的帝王也是如此,仿佛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倘若要比较出历史中哪一个朝代的历史最为虚假,那可能便是清朝。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其影响力直至今日都没有消失。可能是清朝带给人们的伤害太深,又或是清朝是最后一个王朝,因此人们对其印象深刻,而提及清朝,那必然少不了,康熙、和乾隆。
清朝的建立
历史上有极少的王朝可以统治天下百年之久,而清朝便是其中之一。清朝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之久,如此久远又庞大的帝国自然不是简单便能建立的。对于建立清朝的困难度,清初皇帝最有发言权。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此时的明朝正处于实力迅速衰弱之际,远在北方的女贞部落看见了这个契机,于是乎便揭竿而起,宣布金国建立。在后续的接力中,爱新觉罗皇太极开创清朝。
就此清朝建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清朝统治了天下。在皇太极时期的清朝,仅仅是一个北方的政权,直到清兵入关,顺治帝入主京城才意味着清朝有了正统的名号。可惜,正统的名号是十分难以完全获得的。
清朝出身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这一点落在中原汉人眼中便变成了外来的入侵者,因此外族人入主中原的局面岂是中原汉人会容忍的,并且有元朝作为反面教材,中原汉人便更加敌视蛮夷。
有如此多的理由做支持,清朝入主中原的目标自然是十分艰巨,面对如此的局面清朝自顺治帝时期便使用怀柔政策,但是收益和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顺治帝的期望,各地的汉人都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
目标遥远,责任艰巨,这样的问题放在了年轻的顺治帝面前,困难重重的建国大业明显不是不幸的顺治帝可以完成的,因此清朝需要下一个皇帝完成这个目标。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驾崩,享年二十四岁。
顺治帝的英年早逝,给八岁登基的玄烨带来十分大的压力,但是尽管是如此重压,康熙皇帝依然能为清朝打下一个稳定的王朝。康熙皇帝亲政后,便展现出了他十足的手段。
平定三蕃、北击准噶尔、击退沙皇、击败明郑。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战役使得清朝本来动摇的格局,逐渐的稳定和统一。如此多的战绩足够康熙皇帝后半生的无忧,在这样的无虑下,康熙皇朝改变了。
原本注重修养和发展的康熙皇帝,因自己年龄逐渐的增大在心理上有了些许变化。康熙皇帝决定举办千叟大宴,这个举措出于康熙皇帝的两个目的——满足自己长寿的虚荣以及粉饰自己爱老的性格。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二个皇帝,因此政治性的粉饰是必不可少的,千叟大宴的举办无疑是为清朝树立起一块爱老的形象碑。
千叟大宴的出现
千叟大宴起于康熙皇帝,这个宴会其主旨很明显,表面上千叟大宴是为了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祝寿,而实际上是让这些有长寿预兆的老人一同为康熙皇帝祈福。
如此盛大的宴会自然有着他的一套规则:年过花甲的老人可以参加,不论其贵贱和富贫,其户籍也没有设限,只要年龄达到那便有资格参加千叟大宴。
诚然,千叟大宴的实际意义是明眼人都可以看透的,但是却少有人揭穿。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百姓对清朝皇室的向往。倘若将千叟大宴放在以往,那是根本不会出现,平民和皇帝同坐一台,谁能相信。
但凡能坐在千叟大宴的老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向后辈吹嘘的机会,因此在他们的眼中千叟大宴的存在是清朝皇室对他们的恩赐。如此的心理和在有心人的操作下,康熙敬老的形象便被树立起来。
可这并不是康熙皇帝全部的粉饰之举,康熙皇帝不仅仅让平民参加千叟大宴,还让自己的宗族子嗣服侍宴会中的老人们。这样的一套举措,可谓是将在坐的老人捧到了天上去,这般待遇何其荣幸。
一方满心的感恩,一方十足的享受,在这样的心理熏陶下,千叟大宴举办得十分热闹。在众多的皇室宗族中,爱新觉罗弘历也在其中,受到千叟大宴气氛的影响,弘历十分向往举办自己的千叟大宴。
时光飞逝,雍正皇帝崩,乾隆皇帝登基。乾隆皇帝登基的时候正值壮年,并且没有阻力便登上了皇位,随顺的登基,使得乾隆皇帝登基之日便是手握大权之时。
手握重权的乾隆皇帝有一个榜样,让他十分羡慕的人——康熙皇帝。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康熙皇帝是一位武能安天下,文能治天下的伟大帝王,因此乾隆皇帝尽力地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康熙。
如此的目标一旦树立,乾隆皇帝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其中。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乾隆皇帝一心致力于武力征服和平定,凡是可以动手的,乾隆皇帝都拒绝讲和。因此乾隆皇帝“十全老人”的名号出现了。
所谓的十全就是乾隆皇帝主张的十次战争,这个看似是荣誉的称呼,实则有穷兵黩武的嫌疑,其存在了乾隆皇帝很大的私心,以此不能看出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的潜在性格。
在军事上乾隆皇帝完全向康熙皇帝学习,在政治粉饰上乾隆皇帝也向康熙皇帝学习。乾隆皇帝是接近康熙皇帝后,第二个举办千叟大宴的清朝皇帝,并且在康熙皇帝的基础上,乾隆扩大了接纳人数。
属于乾隆皇帝第一次的千叟大宴参加人数足足达到了三千人之多,如此庞大的人数自然不是布置场所可以容纳的,因此有许多老人都在没有供暖的场地外赴宴。
乾隆皇帝第一次的千叟大宴举办在正月时间,那时候的天气可想而知,如此严寒天气岂是老人家可以抵抗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赴宴的老人在宴会上纷纷晕厥,甚至有些老人隔天便病逝。
但是面对如此凄惨的情况,清朝当时的文人却称在场的老人纷纷醉倒、醉倒。这何其可笑,将试试扭曲,不顾无辜之人的情况,所谓的千叟大宴只是帝皇家自己哄骗人民的手法罢了。
小结
对于千叟大宴的评价,先前已经提及,因此无论是何种角度去分析千叟大宴的存在性都是没有的意义,他是皇帝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
诚然,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创造了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在他们执政的后期都有昏庸的体现,他们在自己统治的后期,都躺在了自己的功劳簿上,他们是明君也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