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收费不明有损消费者利益,但消费者已接受过9次服务,全额退款未必有足够依据……”一商务楼宇法律公共服务站内,福民律师事务所理事长姜涛律师在轮值站长龚华杰的邀请下,对一起历时2个月的消费维权纠纷进行当面调停,工商管理部门当场对美容院提出了整改意见。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企业规范经营有了明确指引,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这一幕在南京西路地区已是常态。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推动建设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带来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法治轨道新途径。静安公安分局结合辖区实际,在“三所联动”基础上,研究制定《商业消费纠纷调解白皮书》,并在南西地区率先试点“3+X”法律服务站模式,依托矛盾纠纷主体对口监管部门全流程参与调解的专业优势,构建出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格局。
南京西路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今年以来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2.6%,先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6起,查处“问题”企业4家、矛盾纠纷调解率同比上升11.4%,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所联动”止纠纷于“青萍之末”
今年6月,位于南京西路的一知名商务楼宇发生一起租赁纠纷,原本准备坐下协商的当事双方却因一方企业的强硬态度险些大打出手。南京西路派出所楼宇专管民警龚华杰发现该情况后迅速先期劝解“降温”,随后企业代表与楼宇管理方到站调停,人民调解员和律师30分钟内到场加入会商,区商务委线上主持协调会,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各方就合同履行、租赁结构调整、规范经营等事项由“法、理”展开辩述,警方还补充当事双方利益和历史渊源由“情”化解,法理情兼顾最终促使双方谈判回归正轨。
“利用多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注重多元解纷,保障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参与此次调停的徐红梅律师说道。
南京西路沿线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域,1.62平方公里聚集了31幢商务楼宇,辖区楼内面积达2.12平方公里,是辖区面积的1.3倍。“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在释放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极易吸附各类矛盾纠纷产生,而商业消费纠纷占比超过50%,此类矛盾纠纷起于青萍之末,先期管控不力则有燎原之势。”南京西路派出所所长陈伟说道。
陈伟介绍道,“先期管控”即公安、司法和对口职能部门的提前介入,在此之前,南京西路派出所就已开始布局。2019年初,位于上海商城的首个南京西路派出所楼宇法律公共服务站已挂牌成立,历经4年的整章建制、硬件升级和扩容复制,如今已覆盖地区28幢商务楼,2家商场夜市,覆盖率达95%,其成效几何?
2020年首家律所签约入驻、2022年加入区府“白领之家”微网格治理体系、2023年全市“三所联动”机制及分局“白皮书”启动……如今,这支由派出所、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为常驻部门,区商务委、市场监管、城管、卫健等为对口协助单位的矛盾纠纷新阵地完成“竣工”。
遍地开花,满园春色。如今,南西地区30个服务站辐射至辖区400余家企事业单位,累计推送线上法律服务266小时,线下接待咨询268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4起,劝阻电信网络诈骗63起,同时还先后打造“楼宇课堂”“反诈夜市”“流动法律宣传点”等实体宣传模式,在各行各业均取得不俗反响。
“出楼入圈”化矛盾于“灯火阑珊”
“我家窗户都没法开,广告大屏把家里照得一清二楚”“一到周末晚上,摊点上扩音喇叭造成的噪音此起彼伏”……去年11月,随着静安区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对外开放和“海上第一名园”张园的焕新回归,与网红景点一墙之隔的别墅社区就纠纷投诉不断,商圈夜市扰民问题开始集中凸显。
对此,南京西路派出所迅速组建管理专班,先后通过调研罗列出“声光污染、油烟排污、外卖骑手穿行”等10余道“民商矛盾”典型难题,并形成数据化、可视化调研报告呈属地政府。但化解过程易出现次生矛盾,一个常态化管理夜市商圈的想法从专班民警谢弼臻的脑中浮现:将楼宇法律公共服务站模式沿用至夜市商圈,与派出所“一室两队”形成管理上的掎角之势,不仅要面上化解,更要从源头切入。
在政府支持,公安牵头组织下,丰盛里商圈法律服务站于今年5月正式落成。按照“三所联动”框架,南京西路派出所结合区域“扰民投诉”“消费纠纷”多的特点,迅速兼容信访、市场、市容等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共治。
梳理“110”、“12345”“12315”工单信息并逐条落实了“开辟外卖通道”“减速带下调3厘米”、“广告限时限亮投放”等措施;推行“3+X”联合执法、“居民回访团”机制强区域管理监督;在线司法“会诊”调解商业消费纠纷……一揽子举措还安全有序于“灯火阑珊”,让居民对网红街区的态度也由被动消极转向了主动拥抱。
商圈服务站成立以来,南京西路派出所先后排查、防范、清零各类商圈、社区治安隐患50余个,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民商矛盾问题40余起,辖区治安持续向好。
“串珠成链”助实战以“无形之中”
“酒店有人流聚集,初步判断是今日入住的明星粉丝正在聚集守候。”南京西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指挥员发出预警,同时将现场画面切入指挥大屏。
1分钟、2分钟、5分钟,服务站轮值警力、街面社区巡逻岗段警力和特警补充警力先后到场。夯实“一室支撑两队”,提升警务运作效能,强化群防群治体系,以各“法律公共服务站”为支点,建立“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的指挥体系……这是贴在南京西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墙头“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体系工作示意图上的一段话。
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两队及各服务站支点作用的,正是派出所的中枢神经——综合指挥室。近年来,南京西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已通过软硬件升级和机制上改革,形成专员对口区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远程调取、视频巡查和勤务联动,在大客流预警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9月初,重庆警方发来人员走失协查,南京西路派出所快速汇总各渠道信息,指令一键传达丰盛里法律服务站民警曹原手中,其在半小时内即在闹市街区的一家餐馆内找到走失少年,得到了重庆警方和少年家属的一致肯定。
南京西路派出所教导员杨骏介绍,在关键时刻,派出所分布在辖区各个重点区域的30个服务站可秒变“出警点”,依托综合指挥室扁平化指挥迅速与街面、社区警力形成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对辖区源发性矛盾、突发警情和治安隐患的发现、上报、处置。
“串珠成链”服务站的模式既继承了“一室两队”精准指导的“大合成”协同作战的功效,更提高了“梯次警力”和“动中备勤”在实战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