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看到儿童积木上面印有这种图案,感觉心里很不舒服。”近日,岳阳一名二孩妈妈屈女士向记者反映,她此前网购的一款儿童积木上印有一对男女吃惊的图,配上一旁的英文“busted(被当场逮住)”,让人细思极恐;客服回应“补2元”,也让她感到难以接受。(据10月20日光明网)
从屈女士晒出的积木来看,上面印刷的图案和文字,的确都不属于“儿童适宜”的范畴。无论是未穿衣服的男女所显露出的吃惊表情,还是英文“busted”所可能表示的含义,都充满了成人情趣的暗示,肯定是不适合儿童接触的。
屈女士晒出的不雅图案玩具 (来源:潇湘晨报)
积木类的玩具,是儿童玩具的重要种类,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购买,让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发挥自己的好奇心,通过玩积木去认知形状、色彩、事物结构等等,一些带有文字、图案的积木,更被视为幼儿启蒙的学习用具。所以,即便现在也有不少成年人玩积木,但面向儿童设计、开发、售卖的积木,出现这样粗俗不雅内容,肯定是不合适,不合法的,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一直以来,低俗、暴力、涉黄内容渗入玩具领域的案例时而有之,有些玩具、文具上印的文字和图案,甚至带有明显的“性暗示”,却在校园周边和电商平台上大肆售卖。此前也有媒体曝光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印有“春心荡漾”字样的钥匙扣,印有“处女证”、“色狼证”字样的仿制证件,但往往只是反映一次,处理一次,排查整顿都是“一阵风”,没有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因此也没有在行业内形成警示效应,树立底线意识。
所以很多生产方、销售方对此也非常麻痹大意,利用孩子追求新奇、刺激,缺乏辨别力等特点,什么赚钱就大肆售卖,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商业道德。所以,此次事件中,玩具店的客服才会在家长指出问题时,提出“补两元”这样轻描淡写的处理方案,因为他们压根不觉得,让孩子的玩具里混进“儿童不宜”的东西,是什么大事。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玩具的安全标准局限于材料、质量、设计等可触可见的方面,对于玩具上所承载的观念、内容等却没有严格的审核与把关。导致错误的、扭曲的商业观念,长久得不到纠正,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不良倾向的玩具、文具,根本就是三无产品,生产销售皆非正规渠道,加上整个行业离散度很高,监管起来的确有困难。
但这并不是说,生产和销售这样的玩具,就没有法律来管,就只能听之任之。曾有法律专家认为,印刻在商品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具有传播功效,同时也具有广告功能,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管辖。而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不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不管是否卖给未成年人,生产销售这类产品在我国就是违法行为。
同时,“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信息,属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违法信息的范畴,违规者也要受到行政处罚。所以,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遏制不良信息传播。
当然,处理了这一个案,也很难让不良玩具在市场上绝迹,因为总有人会因为不懂法、不守法而顶风作案,总有人会为了利益而不顾道德,要彻底杜绝不良玩具、文具对未成年人的毒害,必须要形成长效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源头治理,从一个消费者的投诉深入挖掘,去找到摸清销售链条,挖出生产窝点,这样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用强有力地监管去规范玩具市场,还孩子一个纯净健康的成长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