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无疑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无数的诈骗方式和套路,每天都在上演,并在不断的刷新。
上至高材生博士,下至老年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电诈的受害者,而在这背后,是个人信息的泄露。
同时,随着互联网服务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个人信息的泄露,不再局限于钓鱼网站,以至于防范也越来越难。各界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担忧也越来越多。
今日,又一条热搜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推向台前,热搜的话题是:「飞猪被曝泄露个人信息」。
热搜详情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多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发帖反馈飞猪泄露个人信息问题。
小柴看到这一热搜的第一反应是,飞猪作为互联网大厂,主动去泄露用户个人信息,这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具备合理性,也没有必要性,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之所以成为热搜话题,是因为不少网友的遭遇都有些共同之处,即使用了飞猪服务后,接到诈骗电话,甚至有人被骗八万多。
比如,有网友10月16日发帖称,「周六在飞猪买了机票,周一就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说飞机停飞可以退票,因为自己形成变化已经退票了,所以对这个来电就保持了谨慎态度……」
「但他们知道我的航班信息,身份证号,姓名,所有信息都知道,期间并未在其他平台进行操作,所以需要飞猪给一个说法……」
当然,这位用户运气好,因为自己已经退票,就意识到了这是诈骗电话,但是下面这些用户,就没这么幸运了,比如有人被骗两万多,有人被骗三万多,甚至有人被骗了八万多……
比如有用户在投诉平台表示:两个人用了两个飞猪号下单订购机票,但在飞机起飞前,收到自称工作人员的电话,说航班取消等一系列问题,神奇的事,对方能将两噶人的信息全部完整无误的描述,所以获得了信任。
「但是到达北京,却发现第一趟航班并没有取消,也因为没乘坐导致第二趟航班无法乘坐」
「本人于2023年8月6日在飞猪旅行上订购了2023年10月3日北京到温州的机票,10月2日18点54分接到一个自称是航空公司的说航班飞机故障无法正常起飞需要退改签机票,改签过程被骗了35102元……」
同时,让该用户疑问的是,自己已经被骗了三万多。「但没经过我本人操作的情况下被退票了,本来1763买的机票被退1131,被扣费632元」
还有用户表示:自己在飞猪上订的10月5日的机票,起飞前一天接到一个电话,称航班因故无法起飞,需要退票,「并表示,航空公司有一个延误理赔金,需要关闭理赔通道,于是以支付宝理赔中心的身份教我一系列操作之后导致被骗20000元」
「对于在飞猪平台上发生这种信息泄露导致客户被骗,飞机票未经本人操作就被退票给我带来经济损失的问题,我希望平台给我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甚者,有用户一把被骗了八万六。
这位用户表示:自己在飞猪订了10月10日的机票,但起飞前一天接到自称航空公司的电话,准确报出个人信息,说航班延误无法起飞,过程被骗86000元。
而像这样的案例,在黑猫投诉检索飞猪相关关键词,有高达70多条结果,尤其进入10月以来,这样的事情似乎发生的更频繁了。
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诈骗套路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起飞前以航空公司的名义通知用户,航班因故无法起飞,然后可以获得理赔,理赔过程遭遇诈骗。
而让用户质疑这是飞猪泄露个人信息的原因是,机票是通过飞猪订的,而过程并未在其他平台有操作。
那么也就是在常识认知范围,目前这些被骗用户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航班信息,只有飞猪和航司有,但问题是,这些被骗的用户,航空公司却不是同一个。
这或许也是被骗用户怀疑是飞猪泄露个人信息的原因。
该话题冲上热搜后,也出现了各种猜测和判断:比如有用户表示:「这大概率不是飞猪吧,应该是各个航司」
「最近航班信息泄露很严重,感觉更像是航司那边的问题,到底是有内鬼,还是什么端口漏洞在作祟。」
也有用户表示:「巧了,我十一也遇到了这个情况,也是在飞猪上订的票……」
「曾经有过几次 飞机起飞前接到短信电话,对方可以说出我的全部信息,告知我飞机延误吧啦吧啦吧,挂掉电话和机场、航空公司确认发现并无此事。至此我就知道信息肯定被卖掉了。」
不过,也有网友在微博晒出自己的类似遭遇,但却是其他APP。
对此,飞猪也给出了回应:「平台不会泄露用户信息,这是属于违法行为。针对上述情况,飞猪也注意到了,一般用户会收到反诈短信,希望注意甄别。」
那么到了这里,本来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作为正规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主动泄露用户信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不大可能存在。那么会不会存在网站漏洞被攻击、数据备份不当或人为不当的可能。
同时,据媒体报道,类似此次事件中的「退改签」类诈骗,也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而是一直以来都有。
但问题是,这些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呢?到底是谁泄露的呢?尤其用户个人机票信息的相关方,除了用户自己就是平台和航司。
平台和航司有泄露信息的可能,用户自己可能也有,比如有些APP过度索取手机权限,扫描用户手机文件、监听的质疑也一直都有,只能说防不胜防。
但截至目前,这类诈骗的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小柴还没看到相关专业的说法,或许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找一个答案,把这个窟窿给堵上。
那么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呢?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要相信任何突然打进来的电话或者短信,或者在收到类似信息后,先去平台看一看真实情况。
当然,更关键是,拒绝一切电话里让你下载APP的行为,或许会大大降低风险。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