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尽情游戏中学会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幼儿生命内在的丰盈和幸福生长,江西省南昌市城北幼儿园积极开展“童·玩”游戏化课程实践,从深度学习视角积极探索提升园本课程质量的路径,提出以幼儿为本、问题导向、支架支持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为本,立足幼儿预设和生成课程。把课程建设的权利还给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预留空间,教师在预设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所反映的经验、兴趣和想法不断进行观察和分析,制订下一步计划,生成班本课程。
大(1)班“走进万寿宫”班本课程就是这样产生的。在国庆节回幼儿园后的一次晨谈中,大班幼儿对话题“中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展开了讨论,当谈到家乡南昌的万寿宫时,许多幼儿兴致满满,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万寿宫游玩的经历,对万寿宫的建筑、雕塑、美食等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师基于这次晨谈活动,组织了一次班级教研,观察和分析了幼儿的兴趣点,决定开展一次亲子游玩万寿宫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万寿宫。
问题导向,引导幼儿“循环递进”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把握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从发现问题着手,继而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兴趣与经验的调查表,将家长拉进课程,让幼儿带着“学习单”开展课程“旅行”。
教师在组织亲子游玩万寿宫前,提前设计好“万寿宫大调查”调查表,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呈现在调查表中,并提前发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带着问题游玩万寿宫。接着,教师针对幼儿的计划和幼儿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有效助推,指导幼儿做好合作任务的准备,形成合作小组,制订问题解决方案,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亲子游玩万寿宫的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选择的探究问题,将幼儿分成“建筑组”“雕塑组”“美食组”“方言组”,让幼儿形成合作小组,分组进行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探究万寿宫的奥秘。
在活动的最后,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在万寿宫长廊进行现场分享与交流,引导幼儿反思梳理、概括提升游戏经验,实现游戏经验的共享。在交流中,幼儿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这个墙为什么叫马头墙?马头墙与我们现在的墙有什么不同”“万寿宫的‘锁蛟井’是干什么用的”“白糖糕怎么制作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幼儿带着新问题回到幼儿园,继续通过开展各类探究活动“循环递进”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如“建筑组”的幼儿,在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探索搭建了一个“微型万寿宫”;“雕塑组”的幼儿,对“修脚老”“挑担人”等古老的职业产生了兴趣,继续查阅书籍,了解这些古老职业背后的故事,并在阅读区与小组同伴分享;“美食组”的幼儿对制作“白糖糕”产生了兴趣,教师为幼儿提供食材,组织他们到食育坊自己尝试制作。
支架支持,“五大支架”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时间与空间支持、材料支持、提问支持、情感支持、反思与评价支持引导幼儿不断迈向深度学习。在“走进万寿宫”的探究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的探究活动顺利开展,教师给予幼儿各方面的支架支持。
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教师调整了课程计划,取消了部分集体教学活动,给予幼儿小组充分的探究时间,同时与小中班教师协调,提供户外游乐园场地供幼儿进行“微型万寿宫”的搭建活动。在材料方面,教师在走廊设置材料超市作为各项游戏材料的补充,并根据幼儿探究的情况,及时为各组幼儿收集探究所需的各类材料。
教师在活动中还运用提问支架,把握提问时机支持幼儿继续探究,比如幼儿在搭建“微型万寿宫”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搭建“锁蛟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锁蛟井”外形特征,发现井有八个角,于是幼儿动手先搭出八个角。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教师要以情促行,在活动中多鼓励幼儿,增强幼儿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分享和评价,对幼儿进行反思和评价支持,让幼儿学会反思自己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微型万寿宫”的搭建活动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幼儿通过数次搭建,在每次的小组分享评价环节发现新问题,并在下次建构游戏时进行解决,逐步完善,最后搭出幼儿满意的“微型万寿宫”。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真正成为在课程实施中主动探索、实践与反思的课程创生者。“童·玩”课程将各领域融会贯通,采用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生活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进行教学,将游戏与学习融为一体,玩学融合、内生成长,让幼儿与人、与环境多方有效互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敢于尝试,在自主创造中成长;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在反思中成长;让他们看见自己的进步,在自信中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市城北幼儿园)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8日第5版
作者:何丽君 冯 芳